笔记:微机原理课后部分习题集答案解析
笔记:微机原理课后部分习题集答案解析
第一章:微型计算机概论
- 原码:
- 反码:
3、补码:
- 补码的加减运算:
- 课后习题
- :
解:
1.6:①
转化成二进制:
7 --> 0111;
0.75*2=1.5 ……整数部分为1,
0.5*2=1 ……整数部分为1,
小数部分从上往下数,
所以最终结果为(0111.11)2。
转换为八进制:
7 --> 7;
0.75*8=6 ……整数部分为6,
小数部分从上往下数,
所以最终结果为(7.6)8。
转换为16进制:
7 -->7;
0.15*16=12 ……整数部分为12,也就是C,
小数部分从上往下数,
所以最终结果为(7.C)16。
②同上,略。
1.7:①
(1101.01)=1*2^3+1*2^2+1*2^0+1*2^-2=(13.25)10。
②同上,略。
1.8:①正数补码为原数,所以为36;
②-7 -->1111 1101;
③-0 -->0000 0000;
④-128 -->1000 0000;
第二章:微处理器结构
1、六个标志位:
- 物理地址的计算:
- 课后习题:
2.1:80x86系列微处理器采取与先前的微处理器兼容的技术路线,有什么好处,有什么不足?
2.2:80386CPU与8086CPU在功能上由哪些区别?
解:
2.1:答案:好处:先前开发的软件可以在新处理器组成的系统中运行,保护了软件投资。
缺点:处理器的结构发展受到兼容的约束,为了保持兼容性增加了硅资源的开销,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。
2.2:答案:80386只是8086的后续版本,增加了很多指令,将寄存器等增大,操作数长度也变长了,他们的关系就像软件一样,前期开发的软件功能不能满足需要了,然后公司就开发功能更加强大的后续版本,在兼容以前版本的同时还增加很多新的东西进去。
2.11:答案:
(1)1234H …… 0001 0010 0011 0100
+62A0H ……+0110 0010 1010 0000
=74D4H …… 0111 0100 1101 0100
OF=0;SF=0;ZF=0;AF=0;PF=1;CF=0。
(2)、(3)、(4)同上。
2.12:答案:
前面有负号得先转换为其补码,正数补码为其本身
(1)1234H …… 0001 0010 0011 0100
-4AE0H ……+0100 1010 1110 0000
=5D14H ……=0101 1101 0001 0100
OF=0;SF=0;ZF=0;AF=0;PF=1;CF=0。
- 题目有问题;
- 、(4)与(1)相同。
2.15:答案:物理地址=DS*10H+偏移地址;
即物理地址=0C00EH*10H+20C0H=0C21A0H。
2.16:答案:物理地址=CS*10H+IP;
即物理地址=12000H+FF00H=21F00H。
第三章:汇编语言基础
- 数据寻址方式:
①立即寻址:
例子1:MOV AL,12H
例子2:MOV AX,3456H
②寄存器寻址:
例子1:MOV AX,BX
③直接寻址:
例子1:MOV AX,DS:[2000H]
有效地址(EA):2000H;
假如DS=3000H,物理地址=3000H*10H+2000H=32000H。
例子2:MOV AX,ES:[2000H]
例子3:MOV AX,VAR
VAR为程序中定义得一个内存变量,存放源操作数的内存单元的符号地址。
④寄存器间接寻址:
EA(有效地址)=BX/BP/SI/DI;
例子1:MOV AX,[BX]
如果DS=2000H,BX=3000H;
物理地址=DS*10H+BX=23000H;
如果(23000H)=78H,(23001H)=56H,则AX=5678H;
⑤寄存器相对寻址:
EA(有效地址)=BX/BP/SI/DI+DISP;
例子1:MOV AX,[SI+TAB]也可以表示为MOV AX,TAB[SI]
如果DS=4000H,SI=1000H,TAB=2000H;
EA=1000H+2000H=3000H;
物理地址=DS*10H+EA=43000H;
如果(43000H)=34H,(43001H)=12H,则AX=1234H。
⑥基址变址寻址:
EA=BX/BP+SI/DI;
例子1:MOV AX,[BX+SI]也可以表示为MOV AX,[BX][SI];
如果DS=4000H,BX=2000H,SI=400H;
EA=2000H+400H=2400H;
物理地址=DS*10H+EA=42400H;
如果(42400H)=56H,(42401H)=34H,则AX=3456H;
⑦相对基址变址寻址:
EA=BX/BP+SI/DI+DISP;
例子1:MOV AX,[BX+SI+DISP]也可以表示为MOV AX,DISP[BX][SI]或者MOV AX,DISP[BX+SI];
如果DS=5000H,BX=2000H,SI=1000H,DISP=400H;
EA=2000H+1000H+400H=3400H;
物理地址=DS+EA=53400H。
- 数据传送指令(P65):
- 算术运算指令:
- 逻辑运算指令:
- 移位运算指令:
在算术右移时,最高位为1则补1,为0则补0;
- 循环移位指令:
- 控制转移指令:
- 过程调用指令:
- 过程返回指令:
- 数据定义伪指令:
- 课后题目:
解:
3.3答案:(1)67H;(2)133H;(3)540H;(4)41H(因为A的ascii的值是65);(5)7654H(因为LT是小于,所以76543 LT 32768为假,也就是0,跟7654H异或,则为本身)。
3.4答案:
3.5答案:(1)MYL_B DB “PERSONAL COMPUTER!”;
- MY2_B DB 100;
- MY3_W DW 100DUP(?);
- MY4_C EQU 100;
- MY5_C EQU “PERSONAL COMPUTER!”。
3.7答案:(1)当前IP内容;
- 使用位移量D=7237H进行,则有效地址EA=7237H;
- 操作数在BX寄存器中,因此无有效地址;
- 有效地址在BX寄存器中,即有效地址EA=637DH;
- EA=BX+D=0D5B4H;
- EA=BX+SI=8E18H;
- EA=BX+SI+D=1004FH。
3.8答案:(1)AX=1200H;
- AX=0100H;
- AX=(DS*10H+1200H=(21200H)=)4C2AH;
- AX=(DS*10H+BX=(20100H)=)3412H;
- AX=(DS*10H+BX+1100H=(21200H)=)4C2AH;
- AX=(DS*10H+BX+SI=(20102H)=)7856H;
- AX=(DS*10H+BX+SI+1100H=(20202H)=)65B7H。
3.9答案:(1)[SI]是操作数;
- AX应该在左边;
- INC后面接寄存器或存储器操作数;
- [BX]应该被换成寄存器;
- BL是8为寄存器,AX是16位寄存器,不同寄存器之间不能传递;
- CS不能作为目的寄存器;
- 应改为MOV DX,240H,OUT DX,AL;
- SS是段寄存器不能被赋值;
- 不应该为AX,应为操作数;
- 立即数不能用XCHG。
3.14答案:
MOV DX,0AA55H ……DX=0AA55H
MOV AX,2003H ……AX=2003H
MOV CL,4 ……
SHL DX,CL ……DX=0A550H
MOV BL,AH ……BL=20H,AH=20H
SHL AX,CL ……AX=0030H
SHR BL,CL ……BL=02H
OR DL,BL ……DL=52H,DX=0A552H
3.15答案:
MOV AX,9876H …… AX=9876H
MOV CL,8 …… AX=9876H
SAR AX,CL …… AX=0FF98H
DEC AX …… AX=0FF97H
MOV CX,8 …… AX=0FF97H
MUL CX …… AX=0FCB8H
NOT AL …… AX=0FC47H
AND AL,10H …… AX=0FC00H
3.17答案:(1)MOV AX,Z;SUB AX,X;ADD AX,W;MOV Z,AX;
- MOV AX,X;MOV BX,R;MOV CX,W;ADD AX,6;
ADD BX,9;SUB CX,AX;SUB CX,BX;MOV Z,CX;
- MOV BX,Y;ADD BX,6;MOV AX,W;IMUL X;IDIV BX;
MOV Z,AX;MOV DX;
- MOV AX,W;SUB AX,X;IDIV 5;IMUL Y;IMUL 2;MOV Z,AX;
第四章:汇编语言程序设计
- 课后题目:
第五章:半导体存储器
- 课后题目:
5.2:RAM和ROM各有什么特点?静态RAM和动态RAM各有什么特点?
答案:
第一问:
RAM特点:①随机存储;②易失;③静电敏感;④读写快。
ROM特点:①只读不写;②断电数据也存在;③集成度搞,工艺简单;体积小,读取速度快;⑤相对于RAM成本低。
第二问:
静态RAM特点:SRAM工作速度快、稳定可靠,不需要外加刷新电路,使用方便。但集成度低,功耗大。
动态RAM特点:集成度高、成本低、功耗少、需要外加刷新电路。工作速度比SRAM慢。
5.3:现有1024x1位静态RAM芯片,欲组成64Kx8位存储容量的存储器。试求需要多少RAM芯片?多少芯片组?多少根片内地址选择线?多少根芯片选择线?
答案:RAM芯片=64kx8/1024=64x8=512(片);
芯片组=512/8=64;
片内地址选择线:2^n=1024 ==>n=10,所以答案是10;
芯片选择线:2^n=64 ==>n=6,所以答案是6;
答:需要512个RAM芯片,64个芯片组,10根片内地址选择线,6根芯片选择线。
第六章:输入/输出与接口技术
- 课后题目:
6.2:I/O端口编制方式有哪两种?在80X86系统中,采用哪一种?
答案:第一问:统一编址方式和独立编址方式;
第二问:采用独立编址方式。
6.5:用一片74LS138译码器设计译码电路,产生两个译码输出,一个寻址288H~28BH,另一个寻址28CH~293H。
答案:
6.7:用74LS273设计一个接口电路及其控制程序:要求八只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。
答案:
6.8:数据口地址为FFE0H,状态口地址为FFF2H,当状态标志D0=1时输入数据就绪,编写查询方式进行数据传送程序,读取100个字节,写到2000H:2000H开始的内存中。
答案:
第七章:中断技术
- 课后题目:
解:
7.1:答案:
第一问:指CPU正常运行程序时,遇到紧急事件需要处理,引起CPU中断正在进行的程序,而转去处理临时发生的事情,处理完毕,再返回去执行被暂停时中断的程序。
第二问:主要功能:①实现中断响应和中断返回;②实现优先排队;③实现中断嵌套。
7.2:答案:
第一问:①总中断允许开关接通,即IE寄存器中的中断总允许位EA=1。
②该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,即对应的中断请求标志为“1”。
③该中断源的中断允许位为1,即该中断被允许。
④无同级或更高级中断正在被服务。
第二问:处理过程:①请求中断;②中断响应;③中断处理;④中断返回。
7.4:答案:
第一问:功能:当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时,既可查找该表,找出其中断向量,就可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。
第二问:中断向量表位置=中断类型码*4。
7.5:答案:
7.6:答案:
内部结构:①数据内部缓冲器;②读/写控制逻辑;③级联缓冲器/比较器;④中断请求寄存器IRR;⑤中断屏蔽寄存器IMR;⑥中断服务状态寄存器ISR;⑦优先权分析器;⑧控制逻辑。
工作原理: 通过初始化编程向8259A写入相应的初始化命令ICW,可以使芯片处于一个规定的基本工作方式,并在此方式下进行工作。
第九章:DMA技术
- 课后题目:
9.1:什么是DMA?简述完整DMA传送的基本过程?
答案:第一问:DMA就是直接存储器存取工作方式,用DMA传输数据时,在告诉I/O设备与存储器之间,直接开辟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,CPU不再直接参与数据交换,而是通过DMA的一种专门接口逻辑电路即DMA控制器来负责管理。
第二问:基本过程:①初始化;②DMA数据传送;③DMA传输结束。
9.2:试比较进行数据传输时,中断方式和DMA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及它们的适用场合。
答案:中断方式:①优点:CPU效率高。
②缺点:硬件结构相对复杂,服务开销时间较大。
③适用场景:适合于CPU任务比较忙的情况下,尤其适合实时控制和紧急事件的处理。
DMA方式:①优点:数据传送速度很高。
②缺点:需要更多的硬件。
③适用场景:高速的I/O设备。
9.4:8237A有哪几种工作模式(方式)?各模式的特点?
答案:第一问:单字节传输方式、块传输方式、请求传输方式和级联传输方式。
第二问:①单字节传输方式:每次传送一个字节之后就释放总线;
②块传输方式:连续传送多个字节;
③请求传输方式:也可以传输多个字节的数据;
④级联传输方式:通过级联扩展传输通道。
第10章:总线技术
- 课后题目:
10.1:什么是总线?为什么要采用总线技术?
答案:第一问:总线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,是一种在各模块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。它由传送信息的物理介质和相应的管理信息传输的协议构成。
第二问:
10.2:简述微机总线的分类。
答案:分类:
10.7:简述PCI - Express总线的主要特点。
答案:主要特点:①独立于处理器;②高性能;③良好的兼容性;④支持即插即用;⑤支持多主设备能力;⑥相对的低成本与优良的软件兼容性。
10.9:一个总线的技术规范应包括哪些部分?
答案:包括:①机械结构规范;②功能规范;③电器规范。
10.16比较USB与IEEE1394有何异同点。
答案:异:①两者的传输速率不同;②两者的结构不同;③两者的智能化不同;④两者的应用程度不同。
同:①两者都是一种通用外接设备接口;②两者都可以快速传输大量数据;③两者都能连接多个不同设备;④两者都支持热插拨;⑤两者都可以不用外部电源。
第11章:数模、模数接口
- 课后题目:
11.2:D/A转换器的主要参数有哪几种?反映了D/A转换器什么性能?
答案:
①分辨率:反映D/A转换器对模拟量的分辨能力;
②精度:用于衡量D/A转换器在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时,所得模拟量的精确度;
③温度灵敏度:表明D/A转换器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特性;
④建立时间:表明D/A转换速率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。
11.3:A/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?反映了A/D转换器什么性能?
答案:
①分辨率:表示转换器对微小输入量变化的敏感程度;
②转换精度:指与数字输出量所对应的模拟输入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;
③转换时间:完成一次A/D转换所需要的时间;
④温度系数和增益系数:表示A/D转换器受环境温度影响的程度。
笔记链接: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WdqGUuVJoqNddubWUqdkxQ
提取码:8dzz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